Forget your password?

Register now
商业健康险简史:中国商业健康险的“本”与“源”

2017/06/07

Author:管理员

        在国内,提到商业健康险,很容易把它与寿险想到一起,认为健康险是寿险的一个分支,或认为健康险即寿险,这在国内还是很普遍的现象。这一方面由我国健康险市场发展现状决定,在国内商业健康保险的业务目前依然大部分和寿险混合经营,在海外,健康保险与寿险是单独经营的,另一方面,这也间接说明中国商业健康险发展相比发达国家,保险深度、密度依然有很大差距,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巨大。

        那么究竟什么是商业健康险?商业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直接费用或间接损失获得补偿的保险,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和长期看护保险。

        顾名思义,就是以疾病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医疗保险是指以约定医疗的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保险;收入保障保险是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长期看护保险是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失去自理能力导致需要看护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以上这些是按照保险责任来分类。

        另外还可按照投保人数量分为个人健康保险和团体健康保险,按照投保时间长短分成短期健康保险和长期健康保险,按照给付方式分为费用型保险(即补偿医疗费用)、津贴型保险(即定额给付)和提供服务产品(保险人直接参与了医疗服务的提供,可依据被保险人的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服务)等。

1.jpg

        商业健康险对于我们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对个人和家庭,疾病再所难免。健康保险可以补偿因此带来的负担对企业和单位,商业健康保险已日益成为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的一部分,不失为一种激励机制。对于国家和社会来看,也会为国民的健康做出贡献。

        商业健康险在中国发展现状

        商业健康险在我国发展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也呈现以下几个发展态势:

        中国商业健康险增长快

        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达241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同比上升9个百分点。健康险近5年增长速度持续提升,2011-201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与其他险种对比,健康险增速远高于其他险种增速,且增速差距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国健康险市场潜力无限,增长空间巨大,而这快速的发展与下面几个原因分开不:

        一: 市场参与度高,供给能力大大提升
        截止2016年底,开展健康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超过120家,备案销售的健康险产品超过2450种,产品涵盖四大类,即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二:市场创新能力强,突出表现在营销方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营销方式创新方面,保险公司纷纷强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营销的支持,如淘宝保险与天猫医药馆、阳光产险合作推“天猫医药险”。产品创新方面,如太平人寿推出特色产品--爱微笑齿科医疗险,合众人寿推出涵盖疾病种类高达50种“珍爱幸福”终身重大疾病保险。增加健康管理增值服务方面,人保健康推出“健康守望”等健康管理产品,将健康体检、健康档案管理、健康评估指导等健康服务灵活组合。

2.PNG

        中国健康险产品呈现“寿险化”特征

        健康险市场规模虚高,真正提供疾病、医疗、护理和失能方面保障的产品规模尚小。目前我国健康险市场存在明显的“寿险化”特征。

        提供健康险的公司主要有3类:(1)寿险公司,为便于客户接受,不少长期健康险产品搭配寿险产品的条款或者产品;(2)财险公司,只能经营短期健康险;(3)专业健康险公司,专业化运营,可以提供全部健康保险产品。其中寿险公司是健康险的主要提供者,按保费规模算,占市场80%左右的份额;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较晚,2014年市场份额仅有10.4%;财险公司受经营产品类型限制以及财险以企业客户为主的特点,市场份额也不高。

        寿险公司主导下的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产品结构呈现“寿险化”特征。近十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保持快速发展,但其赔付支出在卫生费用中占比一直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结构有关。以人身险行业为例,兼顾健康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的长期重疾险是各公司主推的健康保险产品。在产品中嵌入长期储蓄功能有利于扩大保费规模,但无益于提升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占比。

        “新医改”政策提出“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这为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参与政府经办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更好地发挥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作用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平台、由商业保险公司按商业化模式运作的“结合型”健康险业务试点,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以此进一步提高公众的保障程度。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人们对高保障健康险的需求,健康保险潜在市场巨大。
        商业健康险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健康险业务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
        首先,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做健康险业务不挣钱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健康险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寿险公司,但从上市的保险公司来看,并没有对健康险单独进行盈利情况的披露。我们选取目前正常经营中的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进行考察。从净利润来看,除了个别专业健康险公司某些年份实现盈利,其余的公司和年份均不盈利。如果剔除投资业务的影响,反映健康险业务的亏损幅度则是巨大。2015年,5家专业健康险平安健康、人保健康、昆仑健康、和谐健康、太保安联健康剔除投资业务影响后,均为亏损。

3.jpg

        2015专业健康险公司剔除投资业务影响后均亏损

        其次,目前我国健康险业务亏损的来源主要是短期医疗保险。根据汇丰银行的测算,用NBV/APE利润率来衡量健康险产品的盈利性,选取国内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可以发现,长期重大疾病保险和短期医疗保险的盈利性差异非常大。前者的利润率可达到80%-250%,后者利润率很低,一般不盈利或利润为负数。据媒体报道,在经营健康险的保险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赔付率超过80%,40%左右的公司赔付率超过100%,个别公司赔付率甚至超过200%。加上代理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营成本,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大型寿险公司各产品盈利性差异大,短期医疗保险产品利润低

        再者,个人健康险逆向风险高,是健康险业务亏损的原因。按照保险保障的对象分,健康险可以分为个人健康险和团体健康险。个人健康险是为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以个人作为承保单位的健康险。团体健康险是向一个团体中的众多成员提供承包的健康险。二者在风险选择对象、承包方式以及成本与费率计算方式存在明显地差异。

        个人健康险和团体健康险的差异也决定了二者的盈利性不同。对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剔除投资业务影响的净利润和按保障对象分的产品结构进行关联分析,可以看出个人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越高,盈利性越差。

4.PNG

        而且,从本质上来讲,产品形态决定健康险业务风险经营能力从而决定盈利能力的内在因素。中国目前的保险公司大多仅仅提供保障(尤其是财务保障),对于风险的经营意识只停留在对风险的识别和精算的粗放型阶段,尚未进入对承保标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干预的精细化阶段。中国目前缺乏医疗服务属性的健康险产品,所以说只是健康险的初级形态。

        最后,我国目前的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受到一定的制度和体制的限制,政府部门也参与到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中。因此,大大缩小了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政府部门存在着严重的越位现象,尤其是对于基层的投保人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被强制参保。这就严重阻碍了保险业的发展。此外,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存在着整体规模不大、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外部经营环境还有待改善等问题。

        基于以上这些发展现状,决定了我国健康险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未来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那么,说了这么多问题,那么我们发展自己的健康险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呢?有,接下来就让我们再唠叨下在我国发展健康险的这些优势,有些可能有些同行朋友已经亲身体会到,有些可能还需要通过本文进一步做一阐释,请接着往下看。

        我国商业健康险优势分析

        一:中产用户已成为健康险购买主要人群

        改革开放三十年,伴随着中国崛起,中国中产阶级人数也在一点点增长,发展至今,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潜力市场。根据有关方面调研数据显示,收入在6000-20000元/月的人群购买健康险TGI较高,为健康险业务的主要人群来源。同时,在以职称级别划分中,52%的购买者来自普通职员,33%的购买者来自高管及专业人士。该项数据表明,庞大的中产用户对于健康险的需求正在崛起。

        伴随着他们的健康意识觉醒、生活工作压力大,可支配收入的提升,都促使更多中产用户关注健康险领域,以规避因重大疾病带来的家庭财务风险。

       而且,据有关调研数据显示,已购买健康险人群具备健康、理性、高效等特征。购买健康险的人群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生活习惯良好、疾病危机意识强、有理财规划、且愿意为更好更有效的医疗服务付款。

        这些都为我国健康险产业进一步快速高效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政策释放利好信号,入场时机已到

        2014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商业健康保险专业优势,使商业健康保险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到2016年,也就是去年,专业健康险公司牌照开始申请开放,共计50多家企业向保监会递交申请专业健康险牌照,将健康险市场推向热潮。除已有的5家专业健康险企业外,2016年年末,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和瑞华健康保险相继获得专业健康险公司牌照。另一方面,2015年8月,中国保监会印发《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了受保人的权益,如保证续保、可带病投保、万能险等特性,将商业健康险行业推向新的热潮。

        有数据显示,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118.4%。随着政策红利发酵,中国健康保险还将继续保持活力最强、增速最快地位。

        如果以新“国十条”所定位的保险密度发展目标来计算,预计2020年保费有望达到7000亿元-10000亿元。大力发展商业健康险,在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是行业共识“保险姓保”最有力的体现之一。

        三:“互联网+”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逐步解决健康保险行业的痛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兴起,保险行业当然也可以借着“互联网+”信息化的春风,积极推进健康管理模式,从而逐步解决健康保险行业的痛点。中产用户市场崛起、政策利好以及新模式的出现将给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和活力。商业健康险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是一次大大的商机,更是件利国利民的事,所以政策会倾尽全力来支持它的发展。

        健康保险企业能否把握住这次契机,成功逆袭,迎来蓬勃发展?商业健康险险如何真正走向多元化发展路线? 政策利好的出现,医疗集团如何与健康险深度结合、如何在市场潜力巨大的高端健康险领域分一杯羹?

        相比较而言,美国是商业健康险最发达的国家,商业健康险在健康保障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美国不存在单一的医疗体系,而是由“老年医疗保障计划”、“贫困医疗救助计划”等分支体系组成,主要采用私人商业保险方式。此外、还推出了针对提前退休人群的健康保险产品并增加了国家儿童健康保险项目。但美国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的体制也存在着覆盖面不足、医疗费用贵等不足之处。

        另外,管理式医疗保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管理式医疗保险在美国医疗保险市场中取代传统医疗保险,逐渐发展成为主流。目前管理式医疗保险市场份额在95%以上。

5.jpg

        管理式医疗保险逐渐成为美国医疗保险的主要类型

       瑞士商业健康保险

        瑞士的商业健康保险模式不仅达到了全民覆盖,而且具有承保质量高、成本低的特点。瑞士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了全民参保及人头付费机制,率先引入医疗保障竞争机制,实行全面的管理式医疗制度,为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提供了成功经验。

        新加坡商业健康保险

        新加坡商业健康保险实行3M制度,即Medisave(医疗储蓄)、Medishield(医疗盾牌或大病医疗保障制度)、Medifund(医疗基金或医疗救助基金)。为了补充3M医疗保健筹资制度的不足,在2002年6月实施了一项新的低费用的保险项目ElderShield,目的是为患严重残疾失能的个体提供经济保障。为了保证所有人能得到基本医疗保障,政府每年为公立医院、综合门诊和老年护理机构提供直接补贴。

        亚洲其他国家的商业健康保险

        日本推行了健康保险方式和国民健康保险方式,有着完整的行政管理系统、监督控制机构和专门业务执行机构。韩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国民健康保障体系。而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是迄今为止台湾民众最受益的一项制度,它采取了缴费有别,待遇相同的全民健保筹资机制和全岛统筹,垂直管理的全民健保运作体系,并逐渐推进支付方式改革。

        这些国外健康险发展模式和优点,可以作为借鉴,扬长避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险发展道路。

        商业健康险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战略探寻

        基于以上的中国健康险发展现状及对比国外健康险发展状况,为推动中国商业健康险创新发展,就要结合国情及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明确开发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完善产品定价、产品细分及设计、风险控制等基础工作,加快提高专业化能力。这里就集中健康险市场上呼声非常高的几个热点来做进一步探讨。

        清晰的商业健康险产品研发策略

        产品开发战略很重要,精准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细分不但可以在市场上起到事半功倍效果,而且还能少走弯路,在起点上就比竞争对手高一步。而产品开发步骤,要依据市场需求、产品开发技术要求和经营难度,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和制定。要针对当前疾病险开发难度小、市场需求大,医疗险、长期护理险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市场需求也大,失能险开发难度大、市场需求相对小等这些基本情况,将疾病险和医疗险并重,加大力度开发医疗险,探索开发长期护理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

        推进商业健康险产品供给侧改革——精准定位需求、场景化保险

        首先,要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增加医疗和护理险产品供给。还要在把握我国老龄化、癌症等重症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的基础上,对需求市场进行准确定位,特别是借鉴美国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其他地方住院医疗保险相关产品开发的经验,进一步探索创新出客户需求旺盛的长期住院医疗、长期护理险等产品。

        其次,要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消费、销售场景的场景化健康险产品。场景保险将保险产品开发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和销售方的销售场景中,比如嵌入在电商交易、支付账户、在线旅行等具体场景中,诞生出许多在传统保险领域从未出现过的新险种。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发展,为针对细分市场的碎片化、场景化健康险产品经营打开了新天地,保险公司需要深入研究互联网业务的内在规律,开发出真正符合网民需求和购买习惯的健康险产品。

        再次是开发定制化产品。从需求角度看,当前的商业健康险产品已不能仅仅停留在“保障全面”的层面,而是更多地满足个性化的医疗需求。关键是要把互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起来,依靠大数据分析为定制化产品设计提供依据、为风险控制提供支撑,实现精准的被保险人风险评估和个性化定价。

        商业健康险产品的供给侧改革,并非理想化的概念。当今的保险行业,早已投身于惠泽民生的创新性实践中。例如:已有上线和正在研发的糖尿病保险、心脏支架保险、心脑血管保险、癌症保险、齿科保险、慢性肾病保险、ACO(责任医疗组织计划)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互联网医疗诊费保险等。它们有的突破了传统健康险产品不保已患病人群的禁区;有的引入了国外先进的PBM(药品福利管理计划)模式;有的与医院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形成O2O保险保障加健康管理闭环经营模式;有的将癌症早筛、专家咨询、就诊服务等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保障有机融合;有的与医院、互联网紧密合作创造很强的场景化销售模式。种种创举,在多个方面引领中国健康保险的创新方向。

        产业链融合打通医疗健康数据与服务路径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凯撒医疗、英国BUPA、德国DKV等企业先进经验,在产品开发中实践“保险+医疗”模式,通过支付方式变革,如探索DRGs(诊断相关分类)、总额预付、HMO(健康维护组织)等模式,推进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医师团体等签订服务协议的管理式医疗方式,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结成利益共同体,直接参与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和医疗费用监控,优化健康险产品发生率假设、赔付支出以及盈利模式,尤其为单病种、慢性病健康险产品研发提供支持。将健康管理与医院合作融入到健康保险产品中,以丰富产品内容、创新产品形态,延展健康险产品的针对性、持续性、稳定性,从而提升客户黏性,降低客户发病率,避免过度医疗和医疗欺诈等情况,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而且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国内很多保险企业正以自建、投资、参股、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渗透到医疗健康上游领域,具体涉及互联网医院、线下医院诊所、智能硬件、养老等领域。如阳光保险投资成立医院,平安集团自建“平安好医生”和“万家诊所”,众安保险与微医集团合作,推出互联网医院门诊险等。保险企业深入上游医疗健康服务供应商,所获得益处颇多,1)打通医疗健康数据路径,为获取用户运动、健康、疾病历史等数据提供便宜条件。2)打通医疗健康服务路径,作为医疗服务支付端,控制服务方,便能有效控制成本。同时,投资参与服务提供,能及时获取行业动向,以便提早布局,提高保险产品竞争力。

        同时,在实践“健康保险+健康管理”模式中,与多家大型互联网医疗企业、30多家健康管理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把健康险同健康管理紧密结合,如推出包含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型个人税优型健康险,为客户提供基因检测、疾病早筛、危险因素评估、远程医疗、就医协助、慢病管理、海外就诊等产品,在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健康水平的同时,提升赔付控制能力。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事故鉴定标准和机制

        长期以来,护理保险产品研发是健康保险创新的难点之一,我们可借鉴日本、荷兰等长期照护保险开展较好国家的先进经验,由行政机关出台护理保险事故鉴定标准,专业鉴定机构在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保险公司共同监督下进行评估鉴定,同时制定完善护理保险赔付标准和流程机制。

        作为市场化的医疗卫生融资工具和专业化的风险分散机制,商业健康险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出台,国家政策支持,健康险运营专业化程度提高,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开发定价模型完善,商业健康险创新会迈入新的阶段,将会为市场带来更加丰富、更贴近群众需求的产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商业健康险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最快的险种之一,受监管部门,保险及健康产业业界的普遍关注:

        2016年8月,保监会发布《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对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重点强调“发展多元化健康保险”和“促进大病保险稳健运行”。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高度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作用。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方面,提出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在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方面,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

来源:欧耕资讯 2017-06-06

Report price

0

Yuan
I want to buy
Share:
I want to buy

Name:

Mobile Number:

Comments…

After your successful submission, our staff will soon be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