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your password?

Register now
《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要素信息“书同文、数同轨”

2017/07/28

Author:管理员

        近年来,继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后,大数据技术突飞猛进,逐渐成为引领金融业变革的关键因素。深化大数据在保险业的创新应用,探索大数据与保险业协同发展新业态模式,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客观要求。然而,当前保险行业数据定义不统一、数据标准不一致,“书不同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数据资源呈离散分布、互不交融,即使整合,也将面临“数不同轨、用不由心”的难题,大数据应用知易行难、创新乏力。如何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成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当务之急。

  回顾过去,秦朝统一六国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创造了大一统时代,用实践证明了数据标准化对于数据应用的关键意义。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保监会于2016年正式启动了保险业务要素信息标准化工作,由保监会保单登记平台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统计信息部直接指导,中国保信具体负责承建研制《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力求统一保险数据“语言”,实现“书同文、数同轨”。近日,首批《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已由保监会正式印发,标志着此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放眼未来,在“数据智能”引爆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这一举措将对我国保险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保险监管、保险公司、行业平台乃至保险消费者都将从中获利,受益匪浅。

  规范业务要素,引导行业实现科学管理

  所谓“要素”是指构成一个客观事物并维持其运动的必不可少的最小单位,那么,什么是保险业务要素?我们了解到,为更好的达成服务行业的目标,工作组在项目初期就对保险业务要素信息的范围及定位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保险业务要素信息是履行保险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过程中记录的全要素信息,涉及承保、保全、理赔、收付、服务等各个方面。而《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是从保险业务活动出发,覆盖财产险、人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不同险种,穿透承保、保全、理赔、收付、再保等核心业务流程的系列数据规范,最终目标是建立保险行业的数据基线,在立足公共通用的基础上,寻找行业在数据管理上的“最大公约数”,同时坚持科学合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引导行业实现精细管理、科学经营。

  基于上述目标与定位,工作组积极整合行业智力资源,从各保险公司征集在承保、保全和理赔等不同业务领域具有专长的行业专家组成资源池,为标准研制提供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协调保监会财险部、人身险部等部门全程参与,站在行业高度,统筹规划,指点方向。项目伊始,工作组更是主动学习银监会、证监会行业标准研制经验,结合保险数据管理现状,提出了BOR方法,为标准研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采用BOR方法,确保规范紧贴业务实际

  总的来说,BOR方法就是通过梳理保险核心业务活动(Behavior)、提炼业务对象(Object)及其属性、总结业务对象间的相互关系(Relationship),从而确定数据规范的范围、内容和结构。

  分开来讲,BOR方法包含由总到分、由分到总两个过程,不妨举例说明:首先,保险业务可以分为销售、承保、保全、理赔、服务等一级业务活动,进一步还可以分解为投保、核保、出单、收费等二级乃至三级业务活动;基于每一个业务活动,可以梳理出投保单、投保人、险种等参与活动的业务对象,而对于每一个业务对象,最终可以用若干个数据项来描述,如投保人可以用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数据项来描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逐级推导、层层递进的业务-数据体系,将保险业务活动拆分为若干个数据项。反过来,为避免数据规范完全由大量无序的数据项构成,工作组又按照聚类耦合的思路,对业务逻辑关系相近的数据项进行组合,定义为数据实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实体进行归纳,最终形成客户、保单、理赔、再保等主题域,其中,各业务对象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逻辑关系,就构成了数据模型。

  通过BOR两个过程的不断迭代,不仅能确保规范内容真实反映保险业务活动,而且还能反过来为保险业务活动提供信息输入和技术支持。

  首创“2+N”体系,指导保险业实际应用

  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为确保方法落地,工作组落实了“四步走”研发战略:

  第一步:抓实基础性调研,找准研发点。工作组先后以现场调研、资料调阅等多种方式,紧密推进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及行业平台三方调研工作,突出监管应用导向,掌握行业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综合分析行业信息共享应用场景,力求规范研制贴近需求、贴近实务、贴近应用。

  第二步:合理设计标准体系,做好全局规划。考虑到不同险种之间业务差异较大,统一制定一套规范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因此,工作组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2+N”的规范体系框架,即:建立人身险和财产险2个基础数据规范,支持跨险种的公共应用;在此基础上,扩展形成N个专项数据规范,适应分险种的业务需求。近日,首批5个规范已面向全行业发布,包括2个基础数据规范,以及健康险、意外险、农险3个专项数据规范。

  第三步:有序组织规范内容,抓好研制细节。针对每一数据规范,工作组运用BOR方法,设计了主题域、数据实体、数据项三层架构,组织规范内容的有机统一。据统计,首批5项规范共涉及主题域8个、数据实体91个、数据项992个。其中,产品主题定义保险产品的基础信息以及条款、险种、责任信息;机构主题定义保险机构的基础信息及不同机构间的层次隶属关系;客户主题定义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信息;渠道主题定义直销、代理和经纪等销售渠道信息;保单主题定义投保单、保单、保全或批改信息;理赔主题定义报案、立案及赔案信息;财务主题定义与保单和理赔给付相关的账户和收付费信息;再保主题定义再保险的基础信息。

  第四步:多方征求意见,力求规范能用、有用、好用。为更好的检验规范对于行业的契合程度,工作组先后以书面发函、召开行业征求意见会、组织再保专项测试等形式,全面征求监管系统、保险公司意见。据了解,包括保监会产、寿险部在内的各单位均表示原则赞成,各保险公司更是主动呼吁希望尽快发布以支持行业应用。

  致力全险种覆盖,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

  继首批5个数据规范发布后,工作组将尽快展开人寿保险、年金保险、企财险、家财险等12个险种的专项数据规范的研制工作,力求实现全险种覆盖,助力保险监管、行业发展、消费者服务的优化升级。

  第一,辅助非现场监管现代化转型,有效提升监管效能。非现场监管作为一种数据密集型的监管手段,其监管效能与数据报送质量息息相关。据了解,本次发布的《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是站在行业高度,突出监管应用导向,全面规范保险业务要素的定义、规则、规格等信息,从而统一不同保险公司对同一要素信息的语义理解,实现名称统一、定义统一和粒度统一,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监管数据报送质量,提升行业监管的精细化水平,使得监管机构能更有效识别保险行业风险、更全面评估保险业务经营情况、更客观评价保险公司服务。

  第二,服务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数据价值输出。行业信息共享应用是《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的重点考虑因素之一。据悉,工作组在项目伊始就综合分析了行业信息共享的可能应用场景,结合平台数据采集及价值输出需求,最终决定以数据实体表的形式合理展现保险业务要素信息的产生环节及其关联关系,以数据项的形式完整释义每一要素信息的业务含义,以业务代码的形式详细刻画关键要素的颗粒度信息,为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供了数据表素材,引导平台从入口把关数据质量,提高平台数据采集及整合效率,推动平台数据价值输出。

  第三,助力保险公司信息化建设,引导行业数据治理。据工作组介绍,在力求覆盖全险种的同时,《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切实从保险业务流程出发,全面梳理投保、承保、保全、理赔及服务等业务环节的要素信息,并通过主题域、数据实体、数据项的形式加以展现,可以有效解决要素信息产生环节不清晰、范围不明确、内容不规范的问题,是保险公司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进一步来讲,还可以从源头推动行业数据治理,从根本上改善行业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推动保险机构树立合规经营、理性竞争理念,有效促进保险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第四,改善保险消费者服务体验,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在贯穿保险业务活动各环节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推动保单标准化,不仅可以让消费者正确理解保险合同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相同语义和相同维度下比较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条款,从而缓解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状,达到改善保险消费者服务体验、提高保险服务水平的目的。

  总体来看,《保险业务要素数据规范》的发布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是一场普惠众生的“及时雨”,其作用和价值必将随着行业应用的普及而逐步体现。而首批5个数据规范的发布也只是本次保险行业行动计划的第一步,后续工作组将继续抓好更多险种专项数据规范的研发建设,实现保险险种全覆盖的同时,重点推动规范的贯彻落实工作,率先将规范应用于各类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和监管信息系统,后续也将逐步督促各保险公司在开展信息系统建设时积极向行业规范靠拢。

来源:和讯

Report price

0

Yuan
I want to buy
Share:
I want to buy

Name:

Mobile Number:

Comments…

After your successful submission, our staff will soon be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