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津冀三地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自2015年保监会方面对《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近两年,三地保险业的保费规模增速明显提高,不过,目前来看,三地的保险业发展仍存在不均衡现象,虽然如今各路资本同样青睐天津、河北地区的保险市场,但从现有的保险机构规模来看,作为首都的北京对中外险企仍充满吸引力,且财险、寿险业发展也更为均衡。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保险业的支撑
近年来,由于北京承载着太多非首都功能,造成了人口压力、环境污染、资源超负荷等多种难题,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人口已经达到2100多万,接近2020年2300万的人口调控目标,已经接近承载极限。而紧邻北京的河北、天津两地也因北京的资源过盛造成了“灯下黑”的不均衡发展问题。
在此背景下,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成为对现有格局实现合理规划的重要布局。而金融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随着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国家对京津冀金融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域之间金融机构的一体化合作不断深化,快速形成了产业发展创新模式架构,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区域性防范金融风险机制日益完善。
在金融业中,保险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同样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方面有所助力,因此保险业监管方逐渐加强京津冀金融监管协作,推动三地保险业转型升级。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针对保险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策密集出台。首先在去年底,河北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今年初,保监会还制定了《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办法》以及《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跨京津冀经营备案管理试点办法》,内容显示,这两份报告均是鼓励未在京津冀三地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优先在河北省设立分支机构,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资本在河北省设立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以减轻北京地区机构设置压力。
不仅如此,2017年保监会对京津冀三地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京津冀区域车险反欺诈合作机制,并探索打造各类行业共享数据库。此外,保监会对协同监管事项做出了明确规定,京津冀三地保监局建立了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和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保险机构跨区域经营违法违规问题查处情况通报制度,便于案件协查、合作联办。
今年6月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旨在引导保险业为服务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发挥积极作用。
有业内人士曾坦言,保险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离不开保险业支撑。
保险机构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过于依赖政府仍存不足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对许多保险机构来说同样值得期待。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此前表示,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三地经济将得到更好的发展,保险需求会随之增加;同时,随着三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跟建筑工程、大型商业项目等相关的保险需求也会增加;此外,随着实体经济在三地之间迁移,相应的保险市场也可能会产生流动。
今年7月,天津保监局正式批复,同意建信人寿河北分公司在津开展保险业务。据了解,此批复文件使建信人寿成为首家获准跨京津冀地区开展保险业务的保险分支机构。
为此,天津保监局严格落实《保险公司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办法》和京津冀三地保监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代理机构跨京津冀区域经营备案管理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以“稳步推进、风险可控”为原则,从偿付能力、内控管理、发展规划、市场分析、保险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严格把关,稳步实施备案管理工作。
同时,在科技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也让各路资本在京津冀发展科技保险机构形成新一轮角逐。如在今年9月,飞利信公告称拟发起设立科创科技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飞利信方面对此表示,将针对海淀区科技保险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深入研究科技保险未来发展趋势,发起设立一家以北京市中关村为创新出发点,辐射京津冀、雄安新区的科技保险公司。
但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保险机构的行动来看,一方面过于依赖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市场和社会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总是“从上到下”的执行,而“从下到上”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较弱。
另一方面,目前保险机构的工作重点多放在项目推动,如交通、产业转移等重大项目,相比之下机制改革方面则相对薄弱,且《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构建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等体制机制的建设,进展也相对迟缓。
有业内人员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到的多个主体,有中央、京津冀三地各级政府,也有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互相之间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如何构建合理的协调机制,更多发挥出法治调节的作用,依法推进相关举措,将是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
京津冀寿险增速加快,资本青睐各地险企压力倍增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保险业的大力发展,各地保险机构逐渐增多,那么,目前京津冀三地的保险业发展情况如何?
从京津冀的保险机构数量来看,截至目前,根据各地保监局的公开信息显示,在京津冀三地设立了财险公司数量分别为44家、24家和27家;设立寿险公司数量分别为49家、26家和30家。从险企的机构设立不难看出,北京作为首都,对中外资险企的吸引力都是最大的。
此外,从近5年京津冀三地保险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自2015年保监会发布《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三地人身险均从前三年的平稳发展中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不过,各地的财险公司增速明显不如人身险公司。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根据各地保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财险、寿险增速均匀,今年前9月财、寿险保费规模分别为303.23亿元、1326.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41%、11.19%。
而天津财、寿险发展则差距较大,其中,财险今年前9月原保费收入为105.4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65%,其财险市场也成为三地增速最高的地区,但其人身险机构保费规模为362.32亿元,预期年同期相比仅增长8.84%,成为三地人身险增速最慢的地区。
而河北省方面,财险、寿险增速同样存在发展不够均衡问题,今年前9月财、寿险保费规模分别为357.4亿元、1066.6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2%、17.62%。
目前,从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各地级市的综合统计看,京津冀的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认识的问题。如在工伤保险方面,北京、河北的基金收入水平相当,但河北的累计结余相对北京较低,说明河北的工伤保险支付高于北京;在城镇医疗保险方面,北京的基金收入远远高于天津、河北,较高的基金收入为北京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提供了较好的支撑等等。
同时,由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也吸引到各路资本的青睐,因此对于京津冀本地险企来说,也面临一些生存压力。一位外资保险公司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保险业跨区经营有利于于促进京津冀保险业协同发展。尤其有利于一些外资保险公司,因为这些机构往往分支机构较少;而对天津、河北当地的保险公司或有一定冲击,毕竟来了更多竞争对手。
来源:蓝鲸新闻 2017-11-15
0
YuanName:
Mobile Number:
Comments…
After your successful submission, our staff will soon be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