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your password?

Register now
周延礼: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6/12/16

Author:管理员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倡议。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积极作为的国际战略思想。这一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赏,特别是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泛响应。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角度出发,采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项目落地和人文交流等“五大互联互通”措施,必将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彼此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深入发展,可以确信这是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区域合作一次难得历史性战略机遇期。

  “一带一路”建设构想框架从规划到实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多种形式海外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引擎,带来了历史性的新契机。保险业是现代服务业,可提供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发挥项目的资金融通功能和经济的损失补偿措施。由此可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风险管理服务、项目融资支持和保险需求研究,既是全球金融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落实企业“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发挥功能作用的一项重要工作,相信保险业积极参与必将是提升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能力和水平,增强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保险业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内在需求。为此,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思考一:我国保险业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新时空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4个国家、途径100多个城市,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是目前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从中国信保国家风险参考评级的结果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水平为5.5级左右,中国企业“走出去”沿线各国将可能面临较多的政治、经济、法律风险和违约风险。保险业是构建风险管理和保障体系的主体,在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互联互通、项目投资、贸易合作,特别是风险比较集中的能源、资源、装备、工程等合作领域,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船舶保险、能源保险、海外投资保险、信用保险、重装备保险,以及海外工程的财产保险均可以有力地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作用。对于一些特种保险需求,保险机构还可以通过共保体和再保险的方式,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解决方案。“一带一路”建设保险服务链还可以延伸开展一些针对留学、旅游、科技合作等各种活动的保险服务,为跨境人员流动“可量身定做”各类人身意外险、旅游险、重大疾病险和海外医疗救护等充分的保险保障。因此,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为保险业提供丰富的可保资源和极其广阔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二)“一带一路”企业海外投资是保险风险管理方案载体

  保险是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这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认可风险管理工具,保险业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可以提供有效的保险风险解决方案,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防范和化解经营管理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贯穿众多国家,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保险监管体系差异较大。在我国保险机构提供保险服务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分析,精心研判,按照“易者先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强沟通协调,规划提出企业和个人的风险管理方案。

  风险管理,首先是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要充分选择、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机制,对科学地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企业要与保险机构合作妥善处理和科学应对,以最小的保费代价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补偿,达到以最高的安全系数,提高保险受益人的获得感目的。保险作为风险转移的重要方式,既可以通过保险合同转移企业的经济风险,也可以通过保险专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延伸风险管理的链条,降低受损企业风险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保险机构从产品开发、确定费率,到承保、理赔各个环节,都要直接与各类灾害事故或各种人为的风险打交道。保险具有识别衡量和分析风险的专业知识,这种独特之处是其它金融服务不可代替的。

  从政治、经济、法律、商业环境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险模型。不同行业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和商业模式,行业和企业特点不同,面临的风险区别很大。保险业必须加强市场调查研究,根据各国家、各行业的发展变化,提供国别和行业风险分析报告,制作风险管理手册,采用事前预防、事中介入、事后补偿的方式,主动向企业提供风险咨询建议,积极发挥保险风险管理的作用,促进“一带一路”的项目成功落地和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一带一路”企业海外投资是保险选择融资服务的目标

  目前,中国保险业的跨境服务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速度相对滞后。2012年10月,中国保监会颁布《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此后保险资金开始加快投资境外的速度,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了保险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拓展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领域及范围。2015年3月27日,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的通知》,不仅调整了险资境外投资的有关规定,而且优化了保险资金配置的结构,有效防范了资金运用的风险。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我国开始逐步推进保险资产配置多元化和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能力建设水平。

  2015年,国务院批准保监会设立3000亿元的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其中不少项目是服务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这不仅有利于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也更好地推动了保险资金有序集中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保险资金融资服务的选择。

  思考二:保险服务如何贴近“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的实际需要

  (一)构建有利于企业的保险服务体系

  稳步推动国内有条件的保险机构“走出去”,鼓励资本实力雄厚、境外业务有一定规模且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保险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区域铺设机构网点,为“一带一路”保险服务提供有效载体。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创新跨境保险模式,探索跨境保险项目“共保体”等合作模式,形成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的模式。重视和发挥再保险机制作用,提升我国保险机构的国际竞争力。

  (二)构建方便于企业了解国别风险咨询服务体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其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投资环境和商业制度惯例与我国有很大差别,出口企业往往难以掌握足够信息以区别对待、趋利避害,投资方向选择存在不同程度偏差,面临着很大的政治、经济、法律风险。保险机构可发挥自身在风险管理、数据收集、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为我国企业提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风险指导、数据参考和信息咨询,让企业理性地选择目标客户和优势市场。通过全球资信渠道帮助企业调查海外买家、行业发展、国外合作伙伴等方面的资信状况,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构建适用于企业海外投资的保险保障体系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的境外直接投资。不过,由于海外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和成本回收期长,企业海外投资遇到的风险非常突出和复杂。当缺乏适用于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防范和保险保障措施时,海外投资很容易遭受不同程度损失。保险机构提供的海外投资保险产品,是国家为了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能源、矿产等资源及战略型产业并购等投资项目而批准开办的。保险机构应加大承保力度,为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项目提供保险保障。要充分运用海外投资保险,服务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的海外投资涉及到征收、违约、经营中断、战争及政治暴乱、汇兑限制等风险保障,优先支持能源资源合作、优势产能转移、农业投资合作项目以及收购类业务等领域,提高我国企业海外权益保障,助推我国企业开辟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四)构建专用于小微企业海外发展的服务体系

  保险业应当根据“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专用于小微企业保险产品,量身订做保险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其未来共同的发展目标。我国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和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得到的往往是很多中小型投资和承保项目,而且我国目前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的大多为小微企业。我国保险机构应该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设计创新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积极推出小额出口信用保险产品,提高小微企业的参保率,着重小微企业的特殊保险需求,探索制定个性化的承保方案。

  (五)构建着重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险服务研究体系

  现在各保险机构都已依托现有机构成立了“一带一路”保险项目小组,积极研究探索海外市场的发展环境,规划海外市场发展的路径,研究海外市场规律,同时跟踪在海外服务的中国企业,着重于服务海外投资的项目、区域和领域。监管部门特别批准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资格的公司,提高他们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能力。

  (六)构建区别于传统保险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支持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新阶段开放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对我国保险机构是全新的服务检验。现在,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向世界的能力,特别是像高铁、重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堪称世界一流。重大的基础装备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也是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保险业要为他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恰当的风险管理和保险保障服务,解决风险问题,确保经营安全。保险还要加大对技术装备发展提供风险管理的支持力度,开发更加实用的、针对性更强的航天、航空、核能保险产品。还有一些工程量大、运营时间长的项目,如中亚的天然气管道、中石化在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工程项目等海外工程,保险机构都要发挥风险管理咨询专家作用,提供好保险服务,让这些项目很好地体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思考三:保险业怎样做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

  “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契合了我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大国地位和社会开放程度,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保险业要立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全面落实“新国十条”的政策措施,仍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为此,还需要从宏观层面加强筹划和安排。

  (一)加强保险服务的顶层设计

  从行业层面,要积极推动把保险机制作为一项制度性安排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加快出台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出台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鼓励政策。从行业层面,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制定参与“一带一路”的规划设想和实施方案,并从长远规划与现实发展中找到结合点、找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局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保险监管的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保险监管环境复杂,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环境参差不齐,监管部门要继续加强与沿线各国保险监管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信息交流。中国保监会是本届亚洲保险监督官论坛轮值主席国,这为加强和改进保险监管方式和合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借助国际保险监督管协会,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监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建立监管信息交流机制,为我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加有力的外部环境。

  (三)搭建国际化的保险经营服务网络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不断推进,保险机构承保的项目分布的国家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样。这就需要我国保险机构与“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骨干保险公司、保险监管机构加强沟通联系与务实合作,统筹信息、人员、技术等方面的共享与互通。我国具备一定资信和资金实力的保险公司,可在与我国有频繁贸易往来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保险营业性机构,便于搜集相关的保险信息,逐步建立健全国际化的保险经营服务网络,增强我国境外保险服务规模与实力,在促进中外企业的合作上发挥独特作用,更全面的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来源:一带一路百人论坛  2016-12-16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