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your password?

Register now
“打赢一场硬仗”,保险业三领域将从严监管

2017/01/13

Author:管理员

  防风险、严监管将成为今年保险监管的主基调。在1月12日中国保监会召开的2017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今年保险监管要把防范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年初将开展公司治理的行业大检查,并将部署财险、人身险、中介和重大案件等领域的一系列现场检查,保险业要“打赢一场硬仗”。

  项俊波表示,既要防止产品定价上的盲目乐观,又要防止市场竞争上的不计成本,更要防止资金运用上的激进投资。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把防控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在财险、人身险、中介和重大案件等领域部署一系列现场检查,下决心处置潜在风险点。全面摸底公司治理

  项俊波表示,今年初保监会要开展公司治理的行业大检查,全面摸清行业公司治理的现状和底数,对保险公司的管理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股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权监管是保险公司治理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保监会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建立和完善了保险公司治理体系。一位监管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保险公司治理之“形”已基本做到了,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真正地将公司治理变成内在约束力,实现形神俱备。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2016年12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规范的公司治理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

  2016年8月,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法人机构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具体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12月发布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就在保险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当天,保监会下发《保险公司章程指引》,进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该《指引》强化了股东权利义务,明确了授权和表决机制,并引入“生前遗嘱”,防范化解治理风险。

  《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今年保监会将出台保险公司治理规程、保险公司独董管理办法等文件,引入外部监管力量,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章立规。此外,在对公司治理进行全行业大检查和摸底的基础上,保监会今年将推出重大机构风险测试的机制安排。

  公司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公司治理制度的落实,离不开人的执行力。据了解,今年保监会的两大监管核心之一在于强化对“人”的监管,将相关制度的诸环节落实到人,比如关联交易的每个环节都要设立相关责任人,落实到人。此外,保监会还在酝酿推出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终身评价机制。严管“问题”产品

  项俊波指出,少数公司脱离自身技术和风险管控能力,盲目进入保证保险领域,积累了超出自身承保能力的风险敞口。个别公司脱离资产负债匹配的一般规律,盲目扩张,潜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项俊波指出,今年保监会将开展产品领域的非现场检查,对于“问题”产品则强制退出。

  项俊波提到,针对中短期存续产品和万能险占比较高的保险公司,保监会将通过限制其分支机构增设、限制产品备案审批,以及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等监管措施,倒逼保险公司转型升级。

  2016年以来,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连续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精算管理和产品监管三项制度。

  据了解,2016年,保监会对74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了万能险流动性、资产负债错配、利差损和销售误导等风险的排查,对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等9家不同程度存在流动性压力等问题的中小公司列入专项检查,并对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暂停了万能险新业务。

  针对互联网渠道万能险产品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保监会先后叫停了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等6家公司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此外,对规模超标的两家保险公司则暂停了银保趸交业务。

  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总体来看,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万能险业务经营较为规范,产品期限结构总体合理,资产负债匹配基本得当,现金流整体充裕,“风险总体可控”。

  据了解,2016年三季末,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同比减少了9个百分点,三季度环比下降了61%,50家公司环比下降。近期主要万能险产品结算利率比去年上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产品激进定价和高结算利率行为受到显著遏制,利差损风险也得到有效控制。而目前万能险主要年龄段的保额比例已由原来的120%提升至160%,上述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已是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监管最高要求”。

  除了加强对万能险和中短存续期产品的监管,今年保监会对产品监管将扩展至发展势头亦非常凶猛的投资型非寿险产品。《财经》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下周保监会将发布暂停投资型非寿险业务的文件,叫停投资型非寿险业务。

  早在2012年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2013年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2015年12月发布《关于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审慎性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预定收益型投资保险产品投资金余额占上季度末总资产比例超过30%的财产保险公司,应进行资产配置压力测试。

  据了解,目前开展该业务的财险公司并不多,其中的主力是安邦财险和天安财险,两家公司凭借该业务迅速做大保费规模。

  投资型财险产品由于其保证功能弱、产品期限短、预定利率高,存在高资本金、高资本占用的风险,对财险公司的资本金消耗很快。对于资本实力较弱的公司来说,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将承受不小的压力。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在资本市场长期低迷的环境中,如果投资型财险产品“短险长投”,一旦负债业务规模收缩而资产端难以短期变现,将带来现金流风险。

  2016年1月,天安财险便收到保监会监管提示函,指出其投资型产品销售超规模、未同步下调收益率等问题,两个月后对其再发提示函,要求其确保2016年偿付能力达标。天安财险随后表示将对投资型保险产品销售整改,控制缩减规模。

  除了万能险和投资型财险业务,保证保险业务的风险亦受到监管层的重点关注。项俊波指出,少数保险公司脱离自身技术和风险管控能力,盲目进入保证保险领域,积累了超出自身承保能力的风险敞口。

  2016年12月,侨兴电讯2014年私募债券第一期至第三期以及侨兴电信2014年私募债券第一期至第三期,合计约3.12亿元到期未能兑付,发生违约,为这些债券本息到期兑付提供履约保证保险的浙商财险由此承担理赔责任。而为其提供履约保函的广发银行则声称保函为假,侨兴债券事件由此陷入扑朔迷离的状态,一时成为市场焦点。

  本月,侨兴债券的第三期和第七期亦陆续到期,浙商财险是否能够承担后续的赔付,能否获得追偿,令业内外关注。而浙商财险本身财务实力单薄,其2016年三季末的保费收入仅为23.79亿元,净资产约13亿元,净利润亏损1.04亿元。据业内人士估算,浙商财险涉及的风险敞口将逾10亿元。

  保监会财险监管部相关人士表示,保证保险这类业务的波动很大,保险公司承办该业务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看自身是否否有能力来承接,要求对此类业务一定要做好风控。加大资金运用监管。

  项俊波表示,保监会将加大股权股票投资监管,规范投资一致行动人行为,研究对重大股票投资增加报告、备案和核准等要求,加强资金运用现场检查,严厉打击短期炒作和进入上市公司等行为。

  项俊波强调指出,前段时间少数保险公司的激进举牌收购行为,是“不顾风险的激进投机行为”。保险公司要把握好保险资金的特征和优势,推动保险资金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持者,而不要成为野蛮投资和短期炒作的投机者。

  据透露,下一步保监会将加大保险资金进行股权和股票投资的监管力度,规范投资一致行动人行为,研究对重大股票投资增加报告、备案和核准等要求,加强资金运用现场检查,严厉打击短期炒作等行为。

  项俊俊强调指出,对于触碰风险红线的保险公司,要坚持露头就打,出手要快、下手要狠,确保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形成风险隐患的,要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跑在风险前面,瞄准要害、果断处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一位保监会相关部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对于险资重大股权投资,将设定其投资的行业范围和投资运作标准,比如限定收购的行业是与保险主业相关的行业。此外,对于收购使用的资金来源要求必须使用保险公司自有资金。

  对于宝万之争所引出的一致行动人如何监管的新课题,保监会下一步将发文予以规范,比如将禁止险企与其一致行动人开展的收购行为,已形成的亦将逐步退出。

  项俊波强调,保监会将要强化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条主线,把提升监管能力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基础,把完善规章制度作为强化监管的重要支撑,全面提升新形势下从严从实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对于本资保险监管工作会议透露出的种种监管信号,诸业内人士表示,加强对一些扰乱市场的“害人精”公司的相关行为的监管,有利于规范市场,正本清源。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则需从去年种种的市场狂热中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何为“保险姓保”的真正内涵。

  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保费收入已达3.1万亿元,五年来的年均增速为16.8%。

来源:《财经》 2016-01-12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