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your password?

Register now
央企金控新版图揭秘:国网、华能、五矿已经开始行动

2017/07/02

Author:管理员

       一幅中国央企金融控股平台的新版图正在搭建。

  近日,经济观察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按照监管层的规划,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央企投入搭建金控平台,开展金融业务。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酝酿相关文件,进一步鼓励和规范央企金控平台的搭建与推动。而一些央企对参与成立或者转型为金控平台充满热情。据悉,包括国网资本、华能资本、五矿资本等多家在内的三分之二数量的央企都在陆续开展金融业务。

  为了下好未来金融行业布局这盘棋,有消息人士向经济观察报透露称,政策监管层面正在发力,目前,央行、发改委、国资委等多部门正在积极会商。央行会适时出台有关产融结合和企业金融控股的管理办法,随后,国资委有望出台专门针对央企金融控股的管理办法。不过这一消息截至发稿时,并未得到央行和国资委进一步证实。

  在专家看来,央企金控平台首先需聚焦于实体经济上,不可“脱实向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对经济观察报说,金融行业发展到今天,需要重新寻找金融和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的模式。

  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许保利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大部分央企开展金融业务的初衷都离不开做强做优做大。这一点,恰好符合监管层对于央企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要求,未来不排除监管层会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央企扩充金控平台的数量,提升金控平台的规模。

  2017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的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了6项任务,其中分别涉及“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以及“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在此之前的4月20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强调,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

  在避免脱实向虚的大背景管控下,外部环境对金融企业管控、风控及运营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资委研究中心处长王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未来央企金控平台应该优先服务集团主业与实体经济,服务于转型升级。同时积极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开拓集团外客户,做强做优,与服务集团主业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新机会

  近十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央企对金融业务的布局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2017年5月18日,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五矿资本,股票代码600390)A股重组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在2016年底,五矿资本整体上市,并配套融资150亿元。中国五矿董事长、党组书记何文波认为,通过该次上市,将为五矿资本打开新的空间,并显著放大五矿资本金融全牌照的优势。

  五矿资本并不是独行者。经济观察报获悉,过去一年来,包括中国节能在内的多家央企曾来到五矿资本取经,欲搭建新的金融控股平台,涉足金融业务的央企之间频频交流。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最近几年,不少大型央企看到金融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纷纷投入巨资设立或筹建金融控股公司,布局金融业务。

  为了给央企拓展金融版图铺路,除去央企自身发力,2017年6月,国资委还曾专门赴有关央企调研基金情况,并全面摸底央企在基金体系的布局。摸底内同主要包括:明确中央企业分别做了多少基金,使用效果如何,是否能在2017年实现平稳有效发展等。

  一名曾参与起草中央企业十三五规划的人士认为,现阶段,中国国有经济所占比例是20%左右,随着工业化程度加深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有企业数量已经大幅减少,国有经济比重随之降低,国有经济的分布范围日益疏松。这些都说明,现在恰好到了中央企业需要加大产融结合力度,扩充金融业务的时候,这些金融业务中,便包括金融控股平台的组建及发展。同时,这也是顺应中央企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之一。

  经济观察报梳理获悉,最近几年涉足金融行业,尤其是设资筹建金融控股公司的央企包括中航资本(600705,股吧)、华能资本、国网资本、华电资本、中广核资本等,以及其他目前正在研究成立金控平台的央企,例如在一些交通运输行业企业中便存在正在筹备的迹象。

  王绛认为,央企金融控股平台的存在,的确可以促进资产资本化、盘活存量资产,而且,金融业务对于央企升级转型很重要。举例来看,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的达成,没有金融平台和产融结合的共同发力,单纯依靠企业自有资金不可能完成这次交易。

  李锦补充道,央企金控平台的设立,还有利于盘活分散在央企集团内部各处的资金,进一步在去产能和增加新动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公司在6月16日中央企业智库联盟主办的“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发展有关问题探讨”的内部沙龙现场上表示,2006-2016年,金融产业平均利润总额占同期国家电网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约14%,最高年份为 2009年,占比 72%。2006-2016年,金融产业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9.8%。

  但是,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金融行业的发展也在变化。

  一名央企人士对于监管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从2017年上半年以来,这名央企人士便开始感觉业务特别难做,尤其是2017年以来的金融监管特别严格,“我们觉得确实金融的黄金高点,重点追求高收益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现在发觉,一些业务由于受到监管限制,开展难度逐渐变大。

  这位央企人士还认为,从理论上说,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资本和金控平台,央企金融控股公司相对来说比较规范和健康,如果按照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发展,央企能够在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更好地落实国家战略意图。

  上述央企的体会与宏观监管环境的变化相互吻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提醒,作为央企金融控股公司,首先得服务于所在集团的主业与实体经济,同时服务其他企业行业的实体经济,抓住自身的价值,明晓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重要需求。从另一层面看,如果监管层态度更加严厉,对于金控平台服务实业作出更严格的要求,长远观察,对于央企可能是更好的时机。

  中粮集团的做法,便印证了监管层目前推进央企金融业务的思路。经济观察报从中粮集团获悉,该公司正在通过农资、农机、金融、粮食银行以及订单农业、代储代烘、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等途径,引导金融业务服务主业。

  中粮集团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总体上看,中粮集团内部发展企业金控的思路并不是单纯的资本增额,而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手段,并没有脱离实业去做金融业务。

  据了解,下一步,对于中央企业运用金融手段发展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国资委还将特别予以重视,并择机拿出新的工作要求。

  央企金控路径

  目前,对于央企金控平台的监管,监管层并未出台过统一的量化标准可供各个企业参考,看准行业发展契机的央企,如何破题?补充资本,集中持股以及金融上市,是多家央企正在践行或打算尝试的路径。

  推动金融上市,是不止一家央企金控公司的发展主项。对于五矿资本来说,多年的行业搏击令其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该企业内部人士表示,行业形势是优胜劣汰,不进则退,通过上市补充资本、优化管理,是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努力,基于多年牌照积累、股权清晰、管理规范、盈利稳健,最终五矿资本达到顺利上市的阶段性成果。未来,五矿资本希望“借助资本市场,促进深化改革,实现跨越发展”。

  五矿资本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上市后,五矿资本已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将“更贴近市场,更加专业化运作”,并进一步致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落实董事会治理改革,同时欲探索更加市场化的激励考核办法。五矿资本的愿景,代表了同金融行业央企金控公司的努力诉求。

  除去五矿资本,国家电投集团在最新的产融结合实践思路上,同样将上市列为主项。该集团表示,下一步,国家电投集团将以资本控股为核心打造资本运作平台,加快推进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并购,借助境内外资本市场,加快金融资产整合,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放大资本投资功能,最终推动金融产业整体上市。

  据了解,国家电投集团已将上述路径纳入自己的金融创新改革中,下一步,国家电投集团将整合金融平台投行资源,推动国家电投集团资产重组、投资并购、国际化发展。除去金融产业上市,其他央企金控的路径还可以从投行服务、融资服务等多方面入手。

  同时,国家电网公司也在进一步分析论证金融上市的可行性和路径,试图提升资本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部署,该企业的核心金融业务包括银行类业务、保险类业务、资产管理类业务。至于谋划金融上市的发展路径,是国家电网公司金融创新内容之一。

  中国五矿以补充资本作为金控路径的方式提供了例证。2016年12月,经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大股东中国五矿便向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入178亿元金融资产,同时引入中海集运(601866,股吧)、中建资本、中国平安(601318,股吧)等实力雄厚的十大战略投资者,并配套募资150亿元。

  有了上市融资平台的五矿资本,资金实力显著增强,且随着业务扩张,今后可以根据需要继续融资补充资本金。经济观察报获悉,此次配套募资的150亿元数额,已经超过了集团本部十几年来曾拨付给五矿资本的资本金总和。

  在五矿资本之前,中航资本便已选择这样的路径。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开始,中航资本曾通过3轮定向增发从资本市场累计募集资金超过百亿元。

  除去补充资本,在集中持股层面,不止一家央企也在进行实践。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航资本直接及间接持有中航租赁97.93%股权、持有中航信托80%股权、持有中航证券100%股权、持有中航期货89.04%股权。而这一点,恰好也与五矿资本整体上市过程中同步收购小股东股权以及收购外贸租赁40%股权思路一致。

  2017年4月开始,中航资本又开始展开第二次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将员工与企业绑定。据悉,这一点,可能也是五矿资本未来可能借鉴尝试的方向。

  据了解,与央企实践探索同步的是,监管层多年来也在探索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在目前依旧缺乏统一监管指导意见的前提下,央企金控平台的发展路径还不够成熟,相关部门正在根据行业变化调整金融业务的范围、规模等。

  周放生认为,在宏观监管政策还没有出台之前,央企金控平台的路径发展应该采取谨慎、试探性的态度,稳步往前走,不应该盲目大胆甚至是急功近利去做这件事,可行的操作思路为“审慎,分类,有序”。

  有不止一家央企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自己所在的央企金控公司规模还比较小,和类似平安之类的金控公司存在差异,自身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并不想高调行事,只要“默默地做好业务就可以”。

  争夺金融牌照

  在探索可行路径的过程中,央企金控平台发展面临诸多难关,金融牌照的争取便是难题之一。

  已经开展二十多年金融业务的中国五矿,是少数获批将金融业作为主业的大型央企产业集团,旗下的五矿资本,便拥有多个牌照。简单来说,最基本的金融牌照包括商业银行、信托、金融租赁、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截至目前,五矿资本已经基本拥有上述牌照。

  并不是每一家开展金融业务的中央企业都具备金融全牌照的优势。据了解,在目前三分之二左右已经开展金融业务的中央企业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有牌照的,另外三分之二没有牌照。

  目前,在这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中,多家央企都在努力争取相关牌照,只是尚未全部达成心愿。

  金融牌照的争取无法一蹴而就,五矿资本的全牌照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举例来看,中国五矿当初在国务院支持下,与有色工贸集团进行实业整合时,附带得到了原属于有色工贸集团下属的证券与期货牌照,这一次的尝试让企业看到了金融牌照的协同价值,因此成立了金控平台公司,统一管理五矿系金融企业,开始进一步丰富牌照与资质。

  但即便取得多个牌照,面临同行业竞争,央企金控平台依旧面临挑战。比如,实力强劲的单一金融牌照公司(如交通银行(601328,股吧)、海通证券(600837,股吧))与同属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竞争。

  一位央企人士认为,超大型金融控股集团的市场地位不可撼动,这类金控公司即使旗下牌照有限,也能凭借强大的渠道与客户实力吸引外部金融机构与之合作,弥补短板。在这一点上,央企金控平台并不具备完全的优势。而且,监管层一向严格批准多牌照收购,因此从这点上预估,未来金融控股上市公司数量不会快速增加。“金融牌照不好拿,有严格的审批。而且现在金融牌照价值也高,十年前花费几个亿就行,现在几十个亿都不一定能拿到”,该央企人士表示。

  即便如此,一些央企搭建金控平台的热情依旧不低。上述央企人士认为,拥有多个金融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的价值,并不是各个金融牌照价值的简单相加,多牌照形成的合力是金融控股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众多企业追求拥有尽可能多的金融牌照的原因。

  牌照的问题经年已久,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央企金控平台开始面临新的挑战。

  在一家军工背景央企的人士看来,根据目前监管层服务实体经济,不可脱实向虚的要求,亟需找到一个实体产业与金融业务发展的平衡点,比如集团所在的具体产业金融定位是什么,未来是仅强调为产业服务,还是作为集团重要经济增长点。而且,在资源配置上,又该如何确定资源配置比重和优先级标准?在规模确定上,又该如何寻求能力与需求的优质匹配?

  除去这些,还有央企金控平台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由于专业化跨界人才先天不足,市场化制度有待完善,近一年来,时时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

  周放生表示,与其他业务领域相比,金控领域对央企来说,不是非常擅长。平台的发展需要同步具备金融与实体双重丰富经验的专家型领导人才,否则不能完成后续的相关风险控制。

  下一步,央企金控平台还面临金融业务管理机制健全与完善。例如授权管理中的投资、经营决策制度上的挑战,以及经营考核和金融板块激励机制强于集团整体薪酬制度的问题,均待未来研究。

  挑战和防火墙

  如果把央企金控比作诺大金融市场布局中的一盘棋,这一盘棋并非全无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认为,金融发展到今天,中国金融最大的问题是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服务对象成了“两张皮”。至于金融行业“脱实向虚”的问题,他表示一方面反映了实体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金融的问题,从这点上看,更多反映出金融和实体经济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陈道富表示,“现在央企做的很多金控平台,架子搭得很好。但是在管理上,以及与集团主业结合上面还不是那么融洽的,未来应考虑如何让二者在必要的防火墙前提下,实现更好融合。”

  周放生也提出,未来可以考虑建立一个防火墙,控制风险,防止出现无原则的利益输送。

  一名国资研究人士透露,现在的风险,一是个别企业还是存在偏离主业的风险,热衷发展金融业务,挤占主业业务发展资源,金融业务占比过大,利润主要来源于金融投资,存在偏离主业的风险,二是部分企业存在一定管理风险,部分企业存在金融违规,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处罚。

  国资委研究中心专家许保利表示,个别央企需要及时调整主业不清,过度追求收入、利润的做法。同时,部分集团内子企业,为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担保,潜在风险和交叉感染还是明显,第三个是部分企业存在不良资产的风险。

  上述国资研究人士说:“当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我们中央企业也有几家有影响力的,实际上也跟整体金融,和银行是同样的趋势。这里面还包括保险类公司的藏富能力指标出现下行。融资租赁公司不良资产金额同比增加,个别融资租赁公司,杠杆掉包,接近和超过行业的监管红线。当然更让人关注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实际上都有一些苗头。”

  其实上述风险不仅仅是央企金控平台所面临的风险,整个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都需要面对上述风险,并付出对症的努力。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研究员预估,伴随着避免脱实向虚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要求,未来不排除针对金控平台的发展收紧监管,有所限制。

  国资委研究中心处长王绛认为,央企金控平台除了服务集团和实体经济,服务于转型升级之外,还面临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标国内同行业现金企业,对标国际先进巨头,坚持做强做优,才能更好地服务主业。

  至于现在比较突出的、优秀的央企金控平台模板,陈道富表示“现在还看不太出来,但民企形成的金融控股平台,可能更顺畅一点。比如光大,比如中信,比如安邦。”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7-07-0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