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your password?

Register now
2018保险业:三大难题悬而未决

2018/01/01

Author:管理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8年,中国保险业前路艰辛,三道难题摆在面前:

  “开门红”难有作为,全年保费目标如何完成?“大监管”有增无减,合规成本如何控制?BATJ强势“搅局”,金融科技有何作为?

  “开门红”集体哑火

  “开门红,全年红”,这是保险业的一条“金科玉律”。2018年,这条“铁律”可能要被打破了。

  年底保险圈内聚会上,大佬们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是:“你们今年‘开门红’卖得怎么样?”一部分人面露难色,一部分频频摇头,还有些干脆用一句“不谈了”草草了事。

  2018年,“开门红”为什么集体哑火?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一方面,受134号文(《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和13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公司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影响,今年各家公司‘开门红’启动时间比较晚。另一方面,今年‘开门红’产品回归保障,规模上不去在情理之中。”

  这两个文件究竟对“开门红”有什么影响?

  对此,一位资深保险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134号文主要针对产品设计,136号文则针对产品销售。相比之下,前者的影响更大。在134号文提出的2017年10月1日‘大限’之日,很多保险公司都被迫更新产品,这些产品都是计划作为‘开门红’的产品。但是,10月1日真正拿到批文的产品没几个。”

  134号文核心内容包括: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5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万能型保险产品、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设计应提供不定期、不定额追加保险费,灵活调整保险金额等功能。

保险公司不得以附加险形式设计万能型保险产品或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
  “我们的‘开门红’产品刚刚批下来。”2017年12月28日,一家合资寿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往年10月至11月是启动‘开门红’的重要节点,今年,整个行业的‘开门红’时间都有所推迟。这跟保监会产品审批趋严有关。”

  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我们直到去年12月才收到总公司对‘开门红’的安排以及目标任务。坦率地说,市场都比较谨慎,大家都看不清楚今年‘开门红’的趋势,也没有把握。”

  那么,最早一批启动“开门红”的公司,业绩表现如何?

  一家上市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今年‘开门红’的规模肯定跌了不少。事实上,从第一个时间节点来看,我们今年的表现比往年差了很多。毕竟,主打的保障型产品无法打动普通消费者,他们更偏爱投资型产品。更何况,年底理财市场火热,银行拉存款、基金销售都给‘开门红’制造了不小的压力。”

  这样的局面,保险公司早有思想准备。但是,对于往年“开门红”保费收入占比高,有些激进的小公司,“开门红”保费收入是全年保费收入的70%至80%,如何实现今年全年的保费目标成为待解的一道难题。

  对此,上述上市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这样的局面一去不返。我们公司内部正在逐步淡化‘开门红’概念,鼓励团队稳扎稳打,保费增速保持平稳,而不是搞‘突击’。”

  事实上,“开门红”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帮助保险公司在保费规模上有大飞跃,但也滋生了不少行业“潜规则”。

  比如,惜售保单,又叫“藏保单”。保险代理人往往喜欢将年底的部分保单预留到第二年年初,一方面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在销售业绩上能有个“开门红”;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

  一位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一般保险公司都会设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对于普通销售人员而言,完成任务才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包括佣金以及其他奖励。不过,当销售人员已经完成了年度考核任务,其基本利益就已获得满足。那么,这时再与投保人签订保单,只会给自己第二年销售增加压力。如果将保单“藏”到第二年年初,该销售人员不仅能获得保单佣金,还能得到公司给予的特别奖励。

  “事实上,各家保险公司都对‘开门红’的保单给出了更高的佣金和特别奖励。”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此,代理人在往年的开门红期间主攻万能险等投资型、中短存续期产品,这类产品的保费金额往往比较大。”

  清退违规股东

  “这样的态势可能还会继续,2018年监管只会越来越严。”多位保险公司高管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

  违规股权是保监会重点打击对象。多位保监会领导在多个场合表示:保险不能成为个别股东的“提款机”。

  2017年12月26日,保监会网站披露了一则消息:对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违反保险资金运用监管规定的情况进行了通报。

  2017年以来,保监会开展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在有关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基金业务风险排查中,经非现场监管和质询发现,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人保远望资产管理公司、上海鼎迎投资管理中心、东方国新创业投资管理(新疆)有限公司、信达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股权基金投资机构对涉及保险资金运用的合规意识不强,内部管理存在问题,未依据规定按时向保监会报送年度报告。保监会对此进行公开通报,并要求有关保险机构切实加强投后管理,定期了解投资情况和相关机构合规运作情况,督促股权基金投资机构严格执行监管规定。

  下一步,保监会将根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强化功能监管,加强对涉及保险资金投资的股权基金投资机构及中介机构的合规性监管;进一步完善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基金的事后报告监管机制,督促保险机构强化对股权基金投资的持续跟踪、评估和报告;探索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保险机构与存在合规问题的相关机构开展业务。

  就在通报5家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的10天前,保监会发布了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责令昆仑健康多家股东清退违规所得股权,并且在3个月内引进合规股东,相关投资人和中介机构被列入市场准入黑名单。

  2017年2月17日和3月1日,保监会先后向昆仑健康下发2封问询函,针对2016年12月变更的4家股东,是否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有关进行询问;保监会还要求,说明公司股东宏昌宇、正莱达实业、正远大科技、泰腾材料贸易近三年的主营业务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入股昆仑健康险的详细资金来源,提供上述4家公司每一级股东的基本情况。

  保监会称,经查认定昆仑健康7家股东在投资昆仑健康的过程中,存在虚假材料、股东之间关系不实等问题,认定昆仑健康在股权结构问题上撒谎。

  科技赋能金融

  2018年,互联网巨头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在保险业布局日渐清晰。这些自带流量、追求创新、坚持用科技赋能金融的互联网企业,会成为保险业的搅局者吗?

  2017年11月2日,腾讯旗下保险平台———微保WeSure正式上线,推出一款健康险产品,成功刷屏朋友圈。12月21日,微保车险进入公测,提供车险续保服务。

  此前,百度金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已经收购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梳理,蚂蚁金服也在2015年底成立了保险事业部。之后还控股国泰产险,持股比例达到51%,同时发起成立信美相互人寿保险社。2016年4月,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太平、太平人寿等企业,一起成立阿里健康保险公司,从事互联网健康保险相关业务。

  微民是腾讯拿下的首张保险代理牌照,至此,腾讯的手上已经集齐了财险、寿险、保险代理三大基础业务。此前它已经入股了互联网财险众安保险、互联网寿险和泰人寿和香港英杰华人寿。

  另外,百度拟分别与安联保险、高瓴资本,以及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等发起设立互联网财险公司。京东拟通过申请牌照或者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业。

  互联网巨头集中入场,让不少保险业内人士备感压力。

  “BATJ入局将给传统中介市场带来挤出效应,保险网销平台或迎来重新洗牌。”一位资深中介公司从业人员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中介市场的潜力巨大,才能引来资本的关注和觊觎。”

  不过,也有保险业内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BATJ进入保险业主要还是为了获取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分析,为下一步发展做准备。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科技赋能金融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但实际上,互联网保险与其他互联网金融行业相比,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并没有出现改变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时候,互联网保险只是将线下转移到了线上。”

  2018年,究竟有哪些科技能够赋能金融,尤其是保险?

  根据奥维咨询和众安保险联合发布的《科技彰显价值,保险未来已来》行业报告:保险公司正利用尖端科技完善并升级现有保险产品、开发创新型产品并重塑行业格局。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其中,云计算、车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开始对保险业产生重大影响,而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进一步应用会给行业带来更大的冲击。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17-12-3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