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your password?

Register now
银行还是银行,保险还是保险,但平安已不再是原来的平安了

2018/02/14

Author:管理员

        虽然没有共享经济、新零售等风口这么吸人眼球,但近年来金融科技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投资热点。数据比朋友圈刷屏更能说明问题,据零壹智库发布的《2017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指数(GFI)与投融资年报》显示,2017年国内相关项目的融资笔数为328笔,金额达到了796亿元,占全球金融科技融资总额的57%,稳居首位。其中C轮之前融资笔数为274笔,C轮及以后轮融资41笔占比仅为12%,显示国内金融科技市场发展成熟度较低,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驱动,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从竞争走向合作

        由埃森哲联合国内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与AI共进 智胜未来——智能金融联合报告》显示,过去两年中国金融科技创业公司达到1753家,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

        其中,支付、借贷、汽车金融和互联网保险,成为金融科技发展最快的四个领域,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实力的创新企业。由平安集团、蚂蚁金服、腾讯等发起的众安在线,以首家互联网保险企业的身份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金融科技的第一股。

        如果说早几年金融科技还是概念的话,那么近年随着生物识别、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逐渐成熟,金融科技开始显现出技术革命推动生产率提升的威力。之前传统行业和新兴互联网企业之间往往是竞争对立,比如电商和线下零售商业抢市场、支付宝财付通截流了银行的资金。但如今它们迎来了合作双赢的新时代,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与传统银行在信贷、资管、理财、保险、征信等多个领域有着强烈的互相需求,两者在垂直细分场景应用上进行开放性的合作,共同服务用户和市场。

        比如在银行收单市场,传统银行限于技术团队和内部交易成本的因素,无法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往往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由后者为其企业客户提供技术开发和售后服务。甚至BAT也开始与传统银行提供技术输出服务:腾讯与中国银行成立科技联合实验室、百度与农业银行合作共建金融大脑。种种迹象表明,金融科技已经从概念开始业务落地,即将进入到大发展阶段。

        而在互联网企业之外,传统金融企业是金融科技中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它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现有服务提供商,又是新兴金融科技开拓者。平安集团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企业,它在解决自身业务需求之外,还实现了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并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三箭齐发,平安集团剑指金融科技

        近日,平安集团对外宣布,其旗下的三家金融科技获得了定向融资。其中平安好医生的Pre IPO融资金额为4亿美元,并申请香港上市;平安医保科技首次融资11.5亿美元;金融壹账通首次融资6.5亿美元。三家融资金额加在一起达到了22亿美元,接近于去年全国金融科技领域融资总额769亿元人民币的两成,规模惊人。

        三家创业子公司同时获得如此高的融资金额,一方面反映了业界对相关市场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则是平安集团坚持“金融+科技”战略所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努力付出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

        1、用户超19亿的平安好医生,成为全球最大医疗健康流量入口

        平安好医生起步较晚,面临着春雨、丁香园等的激烈竞争。能从中杀出来,全靠不惜增加投入做好用户服务。其他平台通过盘活闲置医生资源来为用户服务,轻资产模式固然不错但也有缺陷。那就是供需不易平衡,用户需要服务却没有医生接待。平安好医生招募了一千多名专职医生在线服务以弥补资源短板,从而通过服务赢得了更多用户的支持。

        2017年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超1.9亿,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流量入口,并有望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构建起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试想当马太效应显现效果,平安好医生实现打通用户流、服务流、数据流的闭环后,将有望畅想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软银等海外投资机构抢在其上市前夜对其投资,就是看好未来的市场价值。

        2、专注于行业,“金融壹账通”成为领先金融云服务提供商

        云服务市场发展迅速,催生了不少巨头的成长。亚马逊和阿里之所以股价高涨,与它们在云服务市场的高光表现有着很大关系。国内公有云市场是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的天下,但一些企业在垂直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金融壹账通就是其中的一家。

        2017年,金融壹账通凭借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等领先产品,获得了超过420家银行、2300家非银金融机构的企业用户。它提供的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全年B端交易量近12万亿,俨然又一个独角兽潜质的企业。

        3、平安医保科技有望成为医保体系的支付宝+天猫

        相比平安好医生和金融壹账通,平安医保科技显得有些陌生,但却获得最多的融资11.5亿美元。

        平安医保科技的定位是成长为国内最大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平台,从医保环节入手,承接大病医保项目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医保经办服务及“智慧医保”管理和服务系统等,打造集咨询、经办、服务于一体的“医保一账通”。平安医保科技不仅负责打通支付环节,还提供全流程的医保管理服务。一头连接病患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一头连接各大医院和市民医保体系,为医院和城市管理机构赋能,提效降本。因此容易受到管理机构的欢迎,平安医保科技成立不久就与上海黄浦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

        平安的金融科技是怎么炼成的?

        作为传统金融企业,平安能在互联网企业当道的金融科技领域有如此表现,让人有些意外。不过分析下来却非偶然,它的成功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较早确立“金融+科技”战略,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如今市场变化节奏加快,具有前瞻性的竞争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愈加重要。机遇错过或影响未来数年甚至被淘汰。互联网支付兴起时,很多银行对此不屑一顾,等到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它们输给支付宝们的或不是能力和技术,而是严重滞后的发展战略。

        平安集团“金融+科技”战略虽然正式发布不久,但实际一直在推行类似的“互联网+综合金融”发展战略。平安集团对市场保持高度的敏感,每次市场变化时都能适时作出反应,确保不被创新力量甩在身后。我们看到理财有陆金所、支付有壹钱包、医疗入口有平安好医生等,这些新兴业务很好地构成了外围的攻防战线,进可攻城略地,退则保护核心业务。相对于转型应变较晚的其他传统金融企业来说,平安集团还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2、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如大数据资源和行业经验

        战略再好最终还是要靠执行力来落实。很多企业并不缺少愿景和战略,但却很难成功实现。平安集团非常难得的一点,就是能充分发挥集团内部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帮助旗下创业公司优化产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作为国内第一的保险巨头,平安集团拥有着先进的流程管理和行业经验,同时还积累着丰富的行业大数据。据CEO陈心颖女士透露,当前集团大数据是工行的3倍多,其中50%是外部金融大数据。坐拥超4亿用户,多维度、多场景的采集来源,无疑让平安集团的大数据具有更全面的代表性和精准度。能通过集团内部检验的,无疑都是极具竞争力的优秀产品。如“智能闪赔”产品,保险服务人员只需一键上传客户理赔车辆照片,就能自动生成维修报价,其准确率已超过查勘员的平均水平,成为众多第三方保险公司风控的利器。

        3、内部孵化,积极面对外部市场竞争

        与BAT全球高调买买买的风格相比,平安的扩张策略有着明显的不同。近年来平安集团投资收购占比很小,更多是内部孵化分拆独立运营。将优秀的内部技术和业务孵化为外部产品,常常结合了核心竞争力延伸和抓住市场机遇两大优势,具有自主性强、成功率高的特点。

        平安集团深谙此道,纵观平安内部孵化的这些技术和业务,它们已经在集团内部已经获通过了实操检验,而不是半成品。不但获得了集团内部的流量和资源扶持,很多甚至是带着用户和业务基础出来的。陆金所、壹钱包如此,这次三家金融科技子公司也是如此,扶上马再送一程,有效地提高了内部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转向技术和服务驱动,平安不再是原来的平安

        未来金融企业不光混业经营成为常态,而且金融企业和金融科技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银行还是银行,保险还是保险,但平安却早就不是原来的平安了。

        2016年元旦,董事长马明哲明确表示平安集团将以“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为目标,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前者是平安的传统优势业务,后者则是有待开发的新兴市场。随着平安好医生和平安医保科技的崛起,平安集团在大医疗健康产业上布局初步形成。

        正如不能将亚马逊简单称为电商一样,如今用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已不足以描绘平安集团的性质。在围绕着C端消费者构建专业金融及衍生服务平台之外,平安集团通过多家子公司进入了企业服务市场,以技术、服务开辟新营收和利润。从资本驱动到技术和服务驱动,平安集团正在确立未来的新定位——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服务商。

来源:搜狐财经 2018-02-14

Share: